首页 | 中心概况 | 科研成果 | 研究项目 | 学者风采 | 学术交流 | 社会服务 | 文件下载 
站内搜索:
今天是:
文章内容
当前位置: 首页>>中心概况>>中心动态>>正文
张顺琦:三峡地域性绘画的美学特征
2021-09-04 18:43 中心办公室 

在中国绘画体系中,三峡地域性绘画极具特色,经典绘画作品装点了中国美术的门廊,使更多人得以窥探三峡原始自然风貌。三峡地域性绘画集原始艺术之大成,在自然环境影响下较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,保留了地域艺术的特色,生成了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,主要表现为自然原始之美、夸张造型之美与象征意蕴之美。

自然原始之美

鉴赏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,首先会感叹于作品的稚拙美。民间艺人将自己对生命的初始感知融入到作品中,使作品展现出蓬勃生机和纯真的想象力,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。在三峡地域性绘画中,经常可见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思,以及各种童真烂漫的形象,给予受众生机盎然的感受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三峡地域性绘画与儿童艺术具有相似之处,只有在儿童眼里,自然界的一花一树、一草一木才具有生命,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灵才与人共生共荣。民间艺人对客观世界拥有独特感知,并将感性层面的认识转换为绘画创作,应用各种艺术手法呈现主观世界,冲破了客观世界的束缚。艺术形象不再受到现实的制约,民间艺人为艺术形象添加羽翼,使主观想象肆意驰骋,成就了画面的自然美。三峡地域性绘画创作者都有儿童的天性,包裹着一颗朴实童稚的心。在很多绘画作品中,这种特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:作品中出现的老虎形象,并非凶恶的百兽之王,而是憨态可掬,如同乖巧的孩子;作品中出现的狮子形象,并非凶残暴虐威风凛凛,而是活泼可爱,如同顽皮的娃娃;作品中出现的门神形象,并非手持利剑令人胆怯,而是儿童身材,充满小孩的童趣。这些形象在三峡地域性绘画中很常见,体现了绘画者的童稚心态,传递了童稚之美。很多人对三峡地域性绘画存在偏见,认为其原始美体现在技艺落后上,事实上技艺落后并不能阐释三峡地域性绘画的艺术风格,但技术失误往往会营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比如,梁平年画错版导致线条错位,不同色块相撞,但这一失误却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,使自然原始之美得以充分体现。因此,三峡地域性绘画绝非技术滞后之作,而是艺术创作者群体智慧的产物,是地域文化的长期积淀。寻找三峡地域性绘画的源头,会发现其来自于原始艺术。三峡地区山高水长,天气变化万千,古三峡人生活在这一区域,对大自然非常崇拜,因而迷信巫术文化,使原始宗教在民间盛行。原始艺术与宗教密切相关,前者是从后者孕育而来的,古三峡人将宗教仪式作为自己与天地沟通的重要途径,祈求风调雨顺生活无忧,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诞生了民间艺术,初现三峡地域性绘画的雏形。受到原始艺术影响,三峡地域性绘画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:一方面,绘画作品取材广泛,从民间传说故事中汲取大量养分,主题形象多元,造型生动可爱;另一方面,善于传达特定观念,赋予自然物以特殊属性,真实表现创作者眼中的物象。正因为绘画创作者充满童心,拥有质朴纯粹的心灵,才能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,使作品呈现自然原始之美。

夸张造型之美

夸张手法在艺术作品中应用广泛,其以现实为基础,适当放大现实原貌,可以增强艺术表现效果,更好传递艺术创作者的所思所想。在三峡地域性绘画中,民间艺人巧妙应用夸张手法,以此袒露自己的心声,力求与观者心灵契合。夸张手法源自原始艺术,古三峡人相信世间万物有灵,崇拜超自然力量,并以具体物象承载神灵,赋予其神灵的特点。很多绘画形象具有抽象性,看上去似人非人、似神非神,这是因为民间艺人认知不同,意念中的鬼怪也呈现出较大差异。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的夸张造型受到原始艺术影响,继承了原始艺术的风格,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。很多民间艺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,技艺水平相对较低,并不能完全描绘自然山水,容易在创作过程中出现形象变形的问题。既然无法对客观自然物进行模拟,绘画者便另辟蹊径,选择全新的表达方式,朝着寓意绘画的方向迈进,画面以传神为主,以拟形为辅。与这一理念相应,民间艺人大胆应用夸张手法,应用夸张造型表情达意,使其成为三峡地域性绘画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。将三峡地域性绘画与其他地域绘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,可以发现前者并不依赖实地写生,更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。绘画者将自己置于自然山水之中,将自己长期劳动的体验心得融入作品,使绘画成为记忆储存与观念传达的载体,只有在情感刺激下,人们才会生发创作欲望。在创作时,绘画者将记忆库中的意象重新排列,对自然物的形象进行重新描摹,使自然物不再具有纯粹的客观意义,而是寄托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。比如,在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中,人物塑造往往是由几何图形完成的:菱形是人物的头部,长方形是人物的身体,竖直或弯曲线条成为人物的四肢。除了人物之外,其他自然物也是由各种几何图案、线条交织而成,人体物体并不受到自然形态的约束,与客观物存在较大差别。为了突出某一物件,创作者会放大这一物件的尺寸,生活中的小部件甚至比人身还要大。但人体物体并不遮挡,画面各要素巧妙组合,构图清晰层次分明,内容充实和谐统一,体现了作品的夸张造型之美。为了突出表现自己观念中的形象,很多民间艺人会忽视物的自然属性,对其进行大胆的夸张处理,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,而这种艺术呈现方式也符合地域群众的审美倾向,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。

象征意蕴之美

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虽然充满童趣,却内蕴丰富,具有象征意义。纵观经典的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,可以发现其无不体现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三峡土地上,受到自然条件的诸多制约,生活清贫条件艰苦,却始终对未来怀揣着希望,渴望美好事物,向往幸福生活。无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,三峡劳动人民都满怀热情,这影响了三峡地域性绘画的创作,使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盎然生机。在作品中,创作者创造了色彩斑斓的艺术形象,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。三峡地域性绘画对生命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,古三峡人为了解释生命的玄奥,不断探索未知领域,最终用阴阳观回答了“生命从何而来”的疑问。阴阳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心,而哲学对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,使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成为传递哲学观的重要载体。中国古典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,在哲学影响下的中外美术也造型迥异。以树的美术创作为例,按照西方哲学观念,创作者需要研究树的比例大小,把握树的生长规律,体现树的质感量感,分析光影变化对树形表现的影响;按照中国哲学观念,创作者应该以树为发端,跨越树的自然属性,赋予树人的情感,对树的结构造型进行调整。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中大量出现树的形象,树结果实,象征生命繁衍生生不息,表达了人们对子孙兴旺的渴求。除此之外,其他意象也具有象征意义,如狮子滚绣球、蝶戏莲花等。在上述意象中,狮子、蝴蝶象征着男性,绣球、莲花象征着女性,这些作品暗含创作者对生命的崇拜,寄托了生存繁衍的暗语,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观。正是因为受到古老哲学的影响,在鉴赏三峡地域性绘画作品时,不仅要考察纯自然形象,还应该进一步挖掘自然物的象征意义,体会作品的哲学性。三峡地域性绘画象征语言非常丰富:鱼象征财富,牡丹象征大富大贵,白头老人象征健康长寿,龙凤象征吉祥如意……民间艺人也经常将这些物象组合在一起,传递新的意义,如将莲子和石榴放在一起,象征多子多福;将鸳鸯和双鱼放在一起,象征夫妻和睦;将鱼儿和莲花放在一起,象征甜蜜爱情等。三峡地域性绘画大多是自然形象和象征意象的组合,二者搭配生成独特的意蕴之美,在美术作品中构建出新的秩序。民间艺人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,挖掘自然物之间的内在联系,使绘画作品内蕴无穷,也使三峡地域性绘画长久熠熠生辉。

此文2021年8月13日发表于《中国艺术报》

关闭窗口

Copyright ©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
地址: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邮编:443002